省环保集团驻村第一书记牛川:农村工作有法宝 驻村帮扶促兴旺
发布日期:2022-12-04 21:10 来源: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字体:[ 大 中 小 ] 2021年10月份,按照江苏省委乡村振兴战略统一部署,省环保集团选派工程公司牛川同志赴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兴旺村担任第一书记,以“强组织、强产业、强治理、强服务”为目标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为了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牛川同志克服万难把妻女接到了镇上,在集体的关心下,不足4岁的女儿转到了镇上幼儿园。之后他便全勤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查阅了不少驻村工作案例,请教了一些有驻村经验的前辈,寻找驻村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宜驻村实际的路子。
党建引领强队伍
提高村干部治村能力
兴旺村地处淮安市西北部,属于“市定经济薄弱村”。牛川到村调研后发现,村里资源不足,村干部配备有限,村集体经济较弱,想要破局发展就要下苦功夫。“有人才有战斗力”,牛川把“建强村党组织、提高村干部治村能力”作为驻村首要任务。村里年轻同志大多外出打工,“空心化”问题严重。为了加强村队伍战斗力,牛川与村干部挖掘有潜力和工作热情的年轻同志,返聘有工作能力的退休老干部,将村组组长由四名增至八名,实现了村“一组一长”,提高了党群服务中心的为民办事能力和效率。为了开拓村党组织视野,协调村里与省环保集团工程技术公司、苏州公司、宿迁公司等省属企业开展支部共建,加强新理念学习;与“省科技镇长团”、“省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淮阴区委组织部、生态环境局、科技局等开展座谈交流,构划新产业模式;与淮安市建筑设计院探讨党群服务中心扩建及功能提升,绘制“建强战斗堡垒”蓝图。通过一系列党建活动,兴旺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精准帮扶办实事
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精准帮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法宝。牛川通过逐户走访调研发现,兴旺村还存在部分群众家庭经济仍比较困难的情况,大家的日子还谈不上真正的“兴旺”,开展困难群众帮扶救助迫在眉睫。牛川与村干部梳理了一份精准帮扶的清单,多方协调社会单位开展捐赠,陆续帮扶慰问了11名“因学返贫”的困难学生,以及10名“因病返贫”的重病村民,还为20位“五保户”送去了粮油、牛奶等生活物资,为村238名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了“安康保险”,帮扶金额超5万元。虽然帮扶的范围和资金有限,但只要群众有需要的地方,就是他持续努力奔赴的方向”。
防疫抗疫做先锋
冲锋在前,勇毅担当
筑牢防疫屏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为防范疫情传播风险,牛川积极投身到防疫抗疫的战斗中去。布置设施、维护秩序、数小时的连续检测、医院送样,每一次都是一场硬仗,这样的村全员核酸检测,今年开展了几十次。全员核酸检测一般是凌晨五点半开始,由于在镇上的宿舍与村部还有15公里的距离,牛川干脆在核酸检测前一天搬到村部的办公室住。很多时候半夜蚊虫飞舞,没睡几个钟头便投入到检测工作中去。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不易,村干部们每日起早贪黑,四处奔走,用最朴实的奋斗,守护着村里群众的安全和幸福。时刻提醒自己:“冲锋在前,勇毅担当”。
修补干渠护农田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村里的徐阿姨来村部反映问题:“牛书记,村里的一支渠请一定想想办法,今年再塌下去,厕所和路就都被冲没了...”,了解情况后,牛川多次带村干部实地勘察,甚至请水利设计部门做了估价,当得知需要60万元资金才能完成一百多米坍塌段的水泥护坡时,大家都犯了难,这对于不足年30万村集体经济的兴旺村无疑是个大难题。但是为了保护村民的基础设施和农田安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在到各相关部门条线寻求支持的同时,听说邻镇有拆迁工事,牛川与村干部商议,拆迁的建筑废料可以作为护坡修渠的原材料,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工程资金。于是在多方论证和紧锣密鼓的施工下,终于赶在稻田打水之前完成了渠道护坡修复,保护了沿岸十几户村民的门前道路和农田安全,村里只用了6万元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当看到徐阿姨脸上满意而感动的笑容时,牛川心里也乐开了花。
产业先行破空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兴旺村是缺乏资源的零产业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村产业是“头等大事”。附近村镇多发展食用菌、中草药等产业,但要充分依靠后方单位的优势才能保障村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由于一直从事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经过分析政策和市场,牛川发现水生态缓冲区是当下的一大环保发展热点,可充分结合后方单位的环保行业优势和农村土地资源,发展“水生态修复植物培育”产业,既能发展村集体经济又能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力量。
然而,从零到一的跨越是非常艰难的,单是用地选址前后就变化了四次,但当想到村里“毫无退路”的现状,任何困难都必须克服。牛川向省环保集团申请到了200万元帮扶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同时请江苏省景观设计联盟的专家提供育苗指导,从流转土地到地形平整,从开沟起垄到开展育苗,在与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40亩“水生态修复植物培育基地”逐渐成型,终于实现了村零产业的突破。目前培育植物的长势良好,美人蕉、再力花等产品也承载起了村发展的希望,在后方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预计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年,同时也解决了村里十几名留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创办公司搞增收
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
今年的疫情使村里不少青壮年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这部分村民在外大多从事建筑施工及机械安装等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对于逐渐“空心化”的村庄无疑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是村里发展的唯一出路。于是牛川萌生了成立村办工程公司的想法,把村里的工程技术工人集中起来一起创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共谋出路。随着村里水生植物培育基地的发展,村办公司的定位也逐渐明确,作为原材料的组装端承接水生态修复工程。牛川带着村干部到处调研拜访,为村办企业拓展业务,既是领队也是工程师,既当司机也当采购员,给村办企业设立了“艰苦奋斗,创造价值”的定位,不少村民员工在承接的工程施工时纷纷表示,要一心扎到村办公司的发展中去,撸起袖子加油干。
正如牛川在驻村日记中写道:我要保护好仅存的烟火,我要步履蹒跚地握紧手中的希望,我要每天点亮一颗星,为有乡愁的少年照亮几条归家之路。作为兴旺村第一书记,为了乡村振兴和村民的美好生活,牛川一直启程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