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其他栏目 > 首页轮播

协同共筑科研新高地 智绘美丽江苏新画卷丨江苏省生态环境科研联盟2025年度会议在宁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25-08-09 12:57    来源:科技创新部   字体:[ ]

  88日,江苏省生态环境科研联盟2025年度会议在江苏省环保集团科技创新基地举行。本次会议以“协同共筑科研新高地,智绘美丽江苏新画卷”为主题,通过单位授牌、项目签约、成果发布、专题研讨等形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江苏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超、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燕枫、省国资委二级巡视员王玉峰、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赵志强、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于红霞、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乔旭、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中科战略新材研究院院长黄富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于雷等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一、聚焦联盟建设 扩容优势创新力量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14家新增理事单位的提案,并举行联盟新增理事单位授牌仪式,进一步壮大了联盟的科研协作网络。目前,联盟成员单位累计已达42家,包括高校院所16家、企业17家(其中省属企业11家)、科技服务型机构5家、绿色金融银行2家、环保科技园区2家。创新主体更加多元,创新资源日益高端。


 

   二、深化协同合作 签约多项合作项目

  本次联盟会议,省环保集团联合多方力量,深化协同合作,全力支持联盟强化协同攻关、深化产业创新、推动融合转化,全力助推江苏环保产业链向现代化、高水平迈进。 

  一是成果转化链条不断延伸。联盟持续聚焦“挖需求、储成果、强验证”。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企业联创中心,有效畅通技术供给端和产业需求端;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发掘储备优质技术成果,形成《2025年江苏省生态环境科研联盟技术成果汇编》,涵盖7大领域34项优秀科技成果,并在会上进行了成果发布;推进构建绿色低碳环保技术验证中心体系,打造覆盖“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工程验证”的全链条共享验证平台,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本次会上,省环保集团和南京市水务集团分别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了企业联创中心合作协议。联盟首席专家顾问分别为盐城环保科技城综合验证中心、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综合验证中心、浦口水环境技术验证中心、宜兴概念水厂技术验证中心、江苏交控声屏障技术验证中心、苏垦渔业养殖尾水治理技术验证中心等11家技术验证中心授牌。 

  二是产学研融合更加紧密。围绕重点流域治理等重大需求,省环保集团携手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共21家单位组建江苏省重点流域系统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重点攻关流域控源截污、河湖生态修复及智慧化管控等核心技术,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和系统解决方案。为推动早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服务支撑,省环保集团会同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国合产业孵化器(江苏)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省概念验证中心,整合高校、科技园区、企业优势力量,着力破解成果转化最初的“关键一公里”。 

  三是创新生态更加优化。省委信长星书记在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调研时强调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整体布局、一体发展”“大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本次会议上,联盟与江苏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协议,依托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在成果验证、技术攻关、资源共享上深化合作,合力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格局,为江苏特色的科技产业融合体系注入新动能。 

  会议还签署了多项重要产学研合作项目,包括太湖淤泥改良盐碱地示范项目、共建卓越工程师学院、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共建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校企合作研发项目等。




   三、汇聚顶尖智慧 专家共话创新发展路径

  本次联盟会议邀请了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刘庆院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于雷研究员、南瑞集团科信部路小俊副主任和江苏银行董善宁经理分别就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美丽中国”战略提出政策与实践建议、企业科技创新实践和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中国建设作主题分享。四位专家从政、产、学、研、金多方面阐述了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不同路径、不同角度的理念与见解,为江苏生态环境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关键路径参考。


 

  在省生态环境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等单位和联盟首席专家顾问的关心指导下,在各理事单位的通力协作下,江苏省生态环境科研联盟自20242月成立以来,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前瞻布局、交叉融合,促进生态环境科技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从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推广全链条贯通式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下一步,联盟将持续深化多方交流合作,精准挖掘技术需求,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应用,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为全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及美丽江苏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